榜样的力量|肖毅:在边疆把“石榴籽”抱得更紧

发布时间:2025-10-29

点击:

作者:

10月是学校“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”。我们以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”为主线,推出“榜样在身边”人物专稿。今天走近——肖毅老师:把制度化与温度带到边疆课堂,让各族青年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成长。

肖毅,东莞理工学院辅导员,广东高校教育援疆(驻三师)大学生支教团团长/领队教师,长期在新疆图木舒克等地开展育人与帮扶工作,是同学们的“总协调”“知心人”“引路人”。

个人名片

把爱心变成制度:从“有热情”到“有章法”。面对队伍初到边疆的环境语言差异和教学压力,肖毅牵头设立团务委员会,按高校维度统筹联络;下设受援学校管理组、事务管理组,明确职责与流程;两年间制定《广东高校教育援疆(驻三师)大学生实习支教团管理文件(试行)》等十余项制度,并制作“通讯地图”,让每一环节都有流程、有模板,保障教学与服务高效运转。

守护心灵灯塔:关键时刻的及时托举。他频繁走访谈心,缓解成员焦虑;在一次学生心理危机中,迅速启动应急预案、协调多方资源,在东莞市妇联支持下争取到3万元关爱资金,帮助学生完成住院治疗,挽救了生命。

肖毅为当地教师开设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培训

科普与创新:让孩子的眼睛亮起来。在兵团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挑战赛中,基地学生在他与同事指导下获得3个一等奖、4个二等奖、3个三等奖。基地开设了《3D打印笔》《无人飞行器》和《图形化编程》等课程,培养了20余名学生在建模和编程方面的技能。此外,基地还购买了多架无人机、足球机器人和相关训练设备,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。

青少年人工智能挑战赛现场

强化学习教育,筑基学生未来成长道路。他不仅是三师大学生支教团的“大管家”,还负责开展党建、思想政治教育和实习基地共建等工作。他每月设定一项主题团日活动,如“重走英模屯垦戍边路”“新疆地域文化学习暨边疆国防教育”等,把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“第二课堂”,以实际行动推动边疆教育和民族团结。

此外,肖毅还时刻关注各支教小队的教学安排计划,让学生们与组团式支教团开展师徒结对牵手共建活动,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环境,提高教学质量。

在校地共建方面,肖毅创新“一校一品”模式,融合受援学校与后方教育资源,推动校园文化润疆。两年间,三师大学生支教团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,打造了3D打印科普教育、二胡、古诗词弹唱等10余个文化社团,惠及受援学校千余名师生,肖毅带领团队师生荣获68项荣誉。

援疆实习支教队成员合影

肖毅与学生们合影

以讲述汇聚力量:讲好援疆故事。在学校“红星闪耀故事汇”比赛中,肖毅以真诚生动的援疆故事获得教职工组一等奖;一个个鲜活故事,折射出新时代教育援疆的担当与温度。

红星闪耀故事汇参赛学生与教师合影

肖毅讲述援疆故事

精神内核:把制度化与关怀并举,把每一份热情落实为可复制、可持续的工作法。在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,点亮孩子的梦想,也锻造青年教师的成长。用行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,在边疆厚植共同体意识的情感根基。

结语: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。致敬在大漠与校园之间奔走的援疆教师,致敬把“石榴籽”越抱越紧的每一位莞工人。让我们以先进为镜、以事迹为范,继续汇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。

(撰稿、一审:肖毅;二审:莫晓红;终审:尹玲)